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正文
中炬高新:上市首亏皆因20年前土地纠纷,又牵扯出控制权之争 | 看财报-天天简讯
来源:钛媒体作者:洞察网2023-03-22 18:03:51

3月20日,“酱油二哥”中炬高新(600872.SH)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41%;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5.92亿元,同比下降179.82%;归属母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下降22.50%;资产负债率为44.33%,比年初上升16.1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炬高新上市27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钛媒体APP注意到,2022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19亿元,却在第四季度突然变脸,扭盈为亏,皆因20年前的土地纠纷,而纠纷背后的故事也值得深究,钛媒体App对此做了梳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成收入来自美味鲜,毛利率持续承压

中炬高新目前从事的业务为调味食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等。从营收上来看,2022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41%,营收增加原因主要是调味品销售收入增加。具体来看,中炬高新调味品营业收入为48.9亿元,同比增加7.07%,其中酱油品类实现营收30.25亿元,同比增长7.01%,占调味品业务的62%;鸡精鸡粉实现营收5.96亿元,同比增长9.18%;食用油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他产品实现营收7.68亿元。

中炬高新的调味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美味鲜公司)为主,产品涵盖酱油、鸡粉(精)、蚝油、酱类、料酒、火锅底料等10多个品类,业务规模也在持续扩大,2022年净增经销商 301个,经销商数量达到2003个,区县开发率达到 68.12%,地级市开发率达到 93.47%。美味鲜公司旗下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知名品牌。厨邦凭借着“厨邦酱油美味鲜,晒足一百八十天”的口号加深了不少消费者的好感,其主要定位于中高端产品,美味鲜则定位中低端产品。2022年美味鲜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5亿元,同比增加 3.37 亿元,增幅为7.30%,公司整体生产量约69.85万吨,销售69.56万吨。值得一提的是,美味鲜营收占中炬高新整体收入比重的92.76%,可谓是中炬高新的第一大功臣。

从销售模式看,2022年中炬高新分销模式实现营收47.20亿元,同比增长6.36%,直销模式则实现1.67亿元,同比增长32.15%,虽然分销模式营收远高于直销,但从增长率上看,直销的增速显著。

从地区分布来看,南部区域营收最佳,达到20.40亿元,同比增长7.01%;北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的增速较快,分别为12.58%、11.23%;东部地区实现营收11.33亿元,增速仅为0.77%,表现欠佳。

资产规模方面,2017年中炬高新总资产53.0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资产为59.92亿元,整体来看总资产并无明显变化。对比同行,“酱油一哥”海天味业总资产由2017年的163.36亿元增至326.83亿元,翻了一倍。“后浪”千禾味业从11.96亿元增长至27.08亿元,也已翻倍,似乎只有中炬高新在原地踏步。在归母净利润上,中炬高新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4.5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42亿元。海天味业从2017年的35.31亿元增至2021年的66.71亿元,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千禾味业从2017年的1.4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21亿元,2022年,千禾味业预计净利3.10亿元-3.54亿元,同比增长40%-60%,与中炬高新的差距在缩小。

在前后浪夹击之下,中炬高新虽守住“酱油二哥”地位,但明显后继承压。

业绩大变脸皆因20年前的土地纠纷

从营收上看,中炬高新的成绩单还算亮眼,2022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还处于盈利状态,为什么第四季度业绩会突然变脸?

中炬高新称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联合)诉讼一审判决的影响,公司于2022年度报告中计提预计负债11.78 亿元,是导致公司年度业绩亏损、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及资产负债率攀升的“罪魁祸首”。

据悉,中炬高新与工业联合共存在三起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诉讼。往前回溯,2020年9月- 2020年10月,工业联合向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及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共提起三起诉讼,分别要求中炬高新按双方于1999年-2001年期间签订的三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及相关补充合同约定将三块土地使用权交付并办理不动产权证到工业联合名下。这三起诉讼案件让双方于二十年前签订的土地转让合同浮现在大众面前。

尽管中炬高新主张已经履行完毕案涉合同项下交付案涉土地及办理土地证的合同义务。但不幸的是,中炬高新于2023 年1月28日收到上述纠纷的两个案件一审判决书,法院判决中炬高新赔偿名下的工业用地共计16.73万平方米、返还工业联合购地款0.33亿元、赔偿工业联合损失 6.02 亿元,并支付相关土地物业过户税费诉讼费等相关费用。正因如此,中炬高新预计提负债11.78亿元。

中炬高新在一审判决后表示诉讼的判决结果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在年报中,公司再次强调公司已于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

一桩控制权之争又被牵扯出

钛媒体APP发现,上述案件中的背后或许并不简单。2023年1月18日,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中山润田持股比例降至13.75%,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鼎晖隽禺、鼎晖桉邺持股比例增至15.48%,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工业联合是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中炬高新大股东火炬集团亦是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如此看来,中炬高新竟被兄弟公司起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2020年9月,工业联合起诉中炬高新时,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并不是火炬集团,而是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山润田)。这一切追溯到2015年,彼时,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还是火炬集团,直到同年9月,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集团)的子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持股比例超过火炬集团,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的“宝座”易主,变更为宝能系成员之一的前海人寿。随后几年前海人寿持续增持火炬集团股票,持股比例最终达到24.92%。2018年9月,前海人寿将所持中炬高新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宝能系另一位成员中山润田,自此,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变更为中山润田。

中山润田入主中炬高新后,火炬集团便退居二股东之位,两大股东表面上相处还算和谐。但上述三个诉讼案件的发生打破了这份平静,随后火炬集团的董事余健华在中炬高新多次提案中投出了反对票,包括回购股份、聘任副总经理等。这次股权争夺大战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由于宝能系身陷流动性危机,旗下的中山润田被连累并陷入多起借款合同纠纷,导致中山润田所持中炬高新股份遭遇司法拍卖和被动减持,这对火炬集团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同一时间,火炬集团不断增持,最终在2023年1月,以不到2%的股权优势力压中山润田重回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的宝座,这场持续了8年的争夺战暂时落下帷幕。中炬高新诉讼案件最新进展如何?中炬高新准备如何重振旗鼓,摆脱业绩亏损?对于上述问题,钛媒体APP致电中炬高新,工作人员表示尚不清楚。(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若菡)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