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翌楠
编辑|陶天宇
2023年开年不久,我有机会两次去到北极光创投(以下简称北极光),第一次是为了创始人管理合伙人邓锋的演讲录制,第二次与合伙人宋高广在这里进行了一场长谈。
(资料图片)
宋高广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从分析师成长为合伙人,是北极光内部晋升速度最快的投资人。他不是我接触的第一位医疗投资人,但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比如他不爱西装革履,有许多色彩鲜艳、饱和度极高的卫衣,常常还会搭配一件时尚的牛仔外套,与大家传统印象中医疗投资人的形象有不小反差。但在言谈间又展现出投资人所具有的严谨与逻辑,同时在专业领域有着广泛且敏锐的涉猎。
正是这样一位非典型性医疗投资人的加入,于2016年开启了北极光在医药赛道投资布局的新一页,然而当年他首次与北极光相遇时,却有一段稍显曲折的经历。
“到底还要面几次啊?”
七次面试后,宋高广把北极光所有的合伙人以及医疗团队的成员都见了一遍,邓锋更是见了两次。
当时北极光向宋高广给出的职位是分析师,每次面试时,都要接受不同面试者不同维度的“拷问”。宋高广心想:“一个分析师招聘要见这么多人,人都‘烤熟’了。”
再一次接到HR打来的电话时,宋高广有些无奈:“如果还没完的话,我就考虑其他公司了。”HR赶紧解释道:“要不我来找你吧,这次是聊offer了。”
彼时还在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部任职的宋高广,最终还是第八次踏进了北极光的大门,并成为了一名新人分析师,由此展开了一段VC新旅程。
加入北极光半年后,宋高广主导投资了泽璟制药。2020年1月,泽璟制药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首个以第五套标准IPO的企业。其后他也凭借多年深耕医药行业所磨练出的专业度,以及对行业大环境的强敏锐感,在公司解禁后为投资人实现可观的回报。
身边的朋友几乎都用「精准、专业」两个词来评价宋高广,在同行间的认可度更不用说,连“友商”偶尔也会找上门来咨询:“你觉得这个项目靠谱吗?”
似乎在大家心中被宋高广认可的项目就像多了一道保险,这是他多年坚持研究驱动、狠抓深度的投资风格带来的行业口碑。
请输入图北极光合伙人 宋高广
医疗投资人向来是投资人中含“博”量最高的群体之一,从小就对生物、化学感兴趣的宋高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生物专业,就这样给后来十年的求学生涯铺下了基调。
在“生化环材”还被称为是四大天坑的时代,刚刚本科毕业的宋高广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堵黑墙,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选择了读研。
等到研究生毕业时,黑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条分岔路,但对于未来的方向依旧迷茫,都不知道路的尽头是什么,也不敢轻易去选择。
一位老师的一句话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宋高广:“无法抉择的时候,就随波逐流吧,这样未来不会有遗憾和后悔。”当时,宋高广周围许多“天坑”专业的同学都面临相似的问题,最终大家像溪流上的浮植一样,顺着水流就去读了博。
“这句话很有哲理,因为它底层的逻辑‘一个是顺势而为,一个是法不责众’,无法选择的时候就先随波逐流,顺势而行,但如果你足够优秀,也能从选择中跳出来,逆流而上。这句话其实对今天的投资来说也一样适用。”
宋高广的职业经历相对简单,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就去到了舒泰神,先后任职于药理研发部门和战略部门。
“在舒泰神的四年半,战略部门对我的锻炼是最大的。”
药理研发的工作可以详细地去串联整个药学的全部环节,在药学领域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而在战略部,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一个行业,包括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演变以及企业竞争的格局变化,这为宋高广后续在跨入投资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2015年,宋高广突然发现,一夜之间所有的顶级投资机构都开始从高校或者工业界、研究机构招募生物医药相关专业人员。
而此前,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几乎不看医药赛道,即使有布局,也多是财务背景的投资人在看,像这样广泛吸纳产业背景人员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
2015年到2016年,可以说是国内医药投资行业的元年,大量生物、医学、药学专业的人才涌入投资赛道,形成一股新生力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我们看到的医药投资人绝大多数都是80后,这是时代洪流滚滚而过留下的一个痕迹。
2016年,正好处在职业转型期的宋高广又一次选择了“随波逐流”,进入VC行业。故事讲到这里,令人好奇的是,一位如此随波逐流的人,是否适合这个人人寻找“非共识”的行业?
“我的投资风格一直很坚定 --- 坚持研究驱动,而且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研究,有时候一个项目行不行很难拎出具体的指标,所以更重要的是把握行业的脉络。”
宋高广用他的投资经历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在投资上,他是一位坚定主义者。
成为投资人后,宋高广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项目源。
“当年面试时我特别傻,合伙人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的项目从哪来?我说从企业注册部拉一个列表,挨个看不就行了?”
彼时的VC行业对宋高广来说是陌生的,还不清楚项目源的意义。初入这一赛道,北极光面临的最大问题果然就出现在项目源上。
“北极光在2016年之前一直是不看医药赛道的,我加入的时候外界也不知道北极光要开始投医药了,FA也不推项目,因为别人的印象中你不看医药。”
为解决这个问题,北极光做了很多努力,组织了各式各样的线下活动和会议,团队成员特别是宋高广也尽一切可能活跃在医药投资圈。
“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告诉市场,北极光开始投医药了,不仅投,投的也还挺专业。”一直到今天,北极光在医药赛道依旧保留着不低的曝光度。
2016年,宋高广和团队同事为了挖掘更多优质项目,不停地去拜访各种医药产业园区,其中苏州的医药园区发展突出。
在昆山,宋高广接触到了泽璟制药,当时公司估值不算高,临床数据表现也不错,宋高广判断泽璟的产品至少有4-5年的销售窗口,可以以这个销售时间来验证市场的反馈,很快就跟进了这个项目,并成为B轮领投机构。
这是宋高广从投资到投后管理到退出主导的第一个案子,投资仅3年就为北极光创造了近6倍的投资回报。
他把这次投资形容为一个比较完美的闭环,认为除了个人专业能力外,还有历史机遇和幸运的因素。
但这并非全靠幸运因子。
近两年是国内医药行业的分水岭,其底层逻辑在于行业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宋高广很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在2019年的内部报告中写下了“医药行业的’死亡谷’马上来临”。
“当时说‘死亡谷’,大家不信,尤其是2017、2018年刚刚转型看医药行业投资人,刚见到一个高光时刻,你跟他说马上就到低谷了,压力有多大?短短三五年时间,经历一个这么迅速的死亡周期,对年轻投资人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
没想到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发延缓了行业死亡谷的来临,甚至无形中把行业的泡泡吹得更大了,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场虚假的狂欢,随手一翻,都是当年关于医药行业一路高光的报道。
2020年,中国VC/PE市场整体投资规模较2019年减少7%,然而医药领域投资规模达241.19亿美元,同比增加60%,占总投资规模的14%。二级市场方面,A股年度涨幅冠亚军被两只医药股拿下,基金经理们更是难掩喜悦,向媒体讲述自己手里几个亿资金翻倍的故事,而宋高广在这一年被打下了「谨慎」的投资标签。
时间给出了答案,2021年医药行业泡沫破灭,宋高广的‘死亡谷’预测是正确的。他做到了跳出选择,逆流而上,证明了自己以研究驱动为基础的坚定投资风格。
“从2010年到2021年,行业经历了十年旧周期的发展,本身也要转型,新周期的中国医药需要创新,这是行业驱动使然。疫情的冲击对医药行业在二级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只是催化了一些细分赛道的爆发。”
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领域常打的几个标签是 Fast follow(快速追踪新药模式)、Me better(同类更好)、Best-in-class(同类最优)。
“这些词都很好听,我比你更好,我最好。但真的是最好吗?这些词都需要加一个前置条件,应该叫中国最好,叫中国式创新或者本土化创新。绝大多数产品只适合在本土做销售,很少有能够打开国际渠道的国产创新药。”
过去中国创新药行业以Fast follow和国产替代为主,并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好,这是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起码让大家可以用的药更丰富了,以往北极光的投资重点也在民生需要的板块上。
宋高广认为,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替代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红利时刻,当初互联网的爆发也是一种替代,2012年国内互联网的各种模式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参考,所谓的模式创新也是copy到国内,借助人口红利迅速腾飞起来。
医疗行业也有相同的过程,从2015、2016年机构开始大面积投药,叠合2020年疫情的影响,更多人卷了进来。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当孩童老叟都开始投药的时候,你就知道行业到了最危险的时期。做早期VC,你必须比别人更专业、能更早看到趋势。”在宋高广看来,Fast follow的时代过去了,新周期要做真正的创新,包括临床注册、知识产权等政策也需要跟国际接轨。
“现在的大环境对国内医药行业不是特别友善,但企业想要好好生存下去,就必须主动或者被动地转型,被动创新也是一种创新。”
宋高广多次提到,今天的中国创新药领域,知识产权体系、定价体系和支付体系是三位一体,相互联动的。“高壁垒创新拥有极强的议价权,但创新必须由专利来保护,专利保护和数据保护是鼓励医药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国内未来会慢慢形成散点式创新,局部率先作出突破,但具体哪个点能够成为突破点就需要投资人的专业判断。
谈及自己的投资逻辑,宋高广表示:“全球创新药我们依然会投资,我们不仅关注原来的严肃医疗领域,泛医疗方向也是重点研究对象,包括生物材料、数字医疗、消费医疗领域的项目我们都有一定比例的投资规划。”
关注趋势是宋高广的投资标签之一,时下最火热的趋势无非是ChatGPT,人人都在关注ChatGPT与自己所在行业的结合,但被问及未来医疗行业与ChatGPT有无结合空间时,他表示,这不是随便想想的事,背后有更多责任问题。
“医学是最为复杂的,我们一直在跟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做搏斗,如果医学、医生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了,那其他行业一定也不复存在了。最重要的是,很多医学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医学伦理学,这门课必须由多位资深教授来授课,来给学生灌输医学伦理,这是责任问题。当然,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发展中,加速对科学、对疾病的认知,并最终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比起投资人的身份,宋高广身上似乎保留了更多医学者的印迹和初心,这一点在他的职业规划中也有所体现。
聊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宋高广有种少见的耿直,他直言投资不是终点,也从不对未来设限,但未来肯定会做一些更具有挑战的事情。
“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北极光对于投资人宋高广而言就是这样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平台。
在宋高广做分析师时期,他就能感受到非常高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很少有大机构给你这样‘肆意妄为’、输出自己观点的机会,我会跟邓锋说,这个行业或者企业是怎样的。当时医药项目投不投,有很大的决定权是被交到我手里的。”
成为合伙人之后,宋高广才发现“投”并不是最难的,难且痛苦的是“否”。合伙人要承担“否”的角色,这是跟自己做博弈的一件事,“否”对了觉得还不错,一旦“否”错就责任重大,而且没有业绩体现,往往大家只看到谁投了几个好企业,不会关注他否对了几个案子。
“ ‘否’的过程太痛苦了,就觉得身上背着万重山,你问我成为合伙人有没有压力?这就是压力。”
“刚入行的年轻投资人都急于证明自己,在别人冲劲最足的时候,你非得拉绳往后拽,你的压力是最大的。面对同龄的投资人,你是博士我也是博士,别人会问一句你凭什么否我?只有等到真正撞南墙、吃血亏的时候他才会认可你。医疗又是一个慢周期行业,企业发展得慢死得也慢,没有长期驻扎在行业里的投资人很难塑造口碑。”
在医疗投资行业这个略有些“文人相轻”的环境中,宋高广树立起了自己的行业口碑。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很多时候其实不必去做过多无意义的争论,而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去思考,结果总会被时间证明。”
除了专业上的硬条件,这也与宋高广的“助人者心态”有关,聊到与医药相关的话题他滔滔不绝,能从问题本身一直延展到行业的各个细节,似乎很想在短时间里迅速帮助对方建立起一个对于医药行业的完整认知体系。
平时,宋高广有大量阅读的习惯,涉猎范围也极其广泛,无论是社会人文还是自然科学,谈话中他也向我推荐了《中国诗歌发展史》《欧洲文艺复兴史》《西方哲学史》《创世纪的第八天》以及《光电帝国》等书籍。看到好的文章和书籍,他都会发给自己带的实习生,又或者是热情地跟身边人分享、讨论。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宋高广会散发出天生的亲和力,大部分企业与宋高广聊完都会觉得很轻松,绝不仅仅因为他穿着休闲,更因为他待人真诚。面对不同的创业者,即使是自己不会出手的项目,他也会提出许多直观、有价值的建议,看到问题不会藏着掖着。甚至在与我们对话时,除了专业观点的表述,宋高广还会讲他独有风格的冷笑话。
“一堆人建议我去讲脱口秀,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老家是内蒙的?”
长谈结束后的周末,宋高广在朋友圈分享了和同事去爬长城的合照,看上去依旧潇洒随性,但在扣动扳机的一刻他作为非典型性医疗投资人的强烈的割裂感会立即呈现。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青年合伙人|北极光宋高广:“非典型”医疗投资人
智能驾驶时代,如何打破“数据孤岛”?-热点聚焦
4月10日新股速递-快看点
挚文集团捐款600万元建成33座乡村便民桥 惠及4万多村民-全球头条
iPhone 15 Pro Max预计售价2万块
哈啰CEO杨磊:两轮电动车是哈啰业务中最重的生意,实现差异化还
惠普大中华区总裁庄正松:做好,比做快更重要-世界即时看
眼镜耳机二合一,小米发布MIJIA智能音频眼镜 | 科技前线-世界微资讯
比亚迪回应与大疆就高级别辅助驾驶进行合作:消息不实-简讯
员工被曝分享客户隐私视频 特斯拉在美遭集体诉讼-每日快讯
林俊杰买虚拟地产浮亏91%-天天观速讯
发表误导性声明 毕马威高盛大摩被起诉